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资讯 > 正文: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研讨文化交流与对话

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研讨文化交流与对话
2013-10-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

       10月18日至21日,由文化部外联局、上海市文广局主办,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聚焦“包容、开放与创新——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主题,通过一场主旨论坛和“文化政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在艺术节中的体现与贡献”“文化多样性与国内文化工作”“金砖国家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多样性与城市文化发展”5场分论坛,为各国文化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和文化艺术机构代表提供了广阔对话平台。

论坛上,与会嘉宾从多元文化形式、文化政策、文化市场培育、区域间文化合作及城市文化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话与共生的内在联系和国内外文化发展产生的热点问题。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长期致力于研究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他提出的“儒家思想国际化”分析了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相辅相成。杜维明引用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世界多元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意义。

有作品献演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和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分别诠释了各自作品,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与西方文化的贯通。田沁鑫执导的《青蛇》中虽有东方意蕴的舞蹈和思想,但在舞台及音乐的创作方面却不避讳汲取国外艺术理念。谭盾制作的《女书》结合微电影,并运用西方乐器竖琴为表演载体,但其表现的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沁鑫说:“文化可以有冲撞,可以有不同历史背景,大家实际上是为人们进行更好的情感沟通在努力。”谭盾对此表示赞同:“为什么我要一直写家乡?这就好像是在找寻自己是谁。此外,对母亲、传统以及信仰的认识,可以放在一个哲学平台上与全世界分享。”

对于非遗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联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专家田青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认识,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独特文化的根保护下来。它就像一粒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扔掉了,也就没有了未来的树和花。”

中国自2007年加入《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简称《多样性公约》)后,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不懈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负责人丹尼尔·克莉诗说:“公约签署国要通过政策和措施保护积极促进本国文化表达的多样性。这些措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艺术家和创作者增强流动性,创建更好的行政环境,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平衡流通。”曾参与《多样性公约》谈判的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蒲通介绍了公约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文化建设的意义。



下一篇: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成果丰——“走出去”115项,“引进来”82项 上一篇:恭王府举办首届王府知识竞赛

0